吉林省多部门联合推进殡葬改革工作

为传承清明文化,省民政厅、长春市民政局、吉林省殡葬协会等单位将共同举办“吉林省第二届清明文化周”活动,本届活动从3月31日开始持续一周时间。今年,省民政厅联合省委宣传部、省发改委、省自然资源厅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殡葬工作的意见》,对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,健全殡葬公共服务体系,规范殡葬服务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,围绕“慎终追远、民德归厚”的殡葬工作理念,积极推行惠民、绿色、文明殡葬,逐步革除殡葬陋习,大力倡导移风易俗。

清明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,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全省各地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“清明文化周”活动,弘扬孝亲感恩的中华传统,开展生命教育,推动移风易俗,倡导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。提醒祭祀群众绿色出行、错峰祭扫。倡导摒弃烧纸、冥币纸扎等陈规陋习,采取鲜花祭祀等文明的祭扫方式,保护生态环境。

据统计,去年清明期间全省殡葬服务单位共接待祭扫群众230万余人次,祭扫车辆41万余辆,选择在清明节前一周祭扫的群众占清明节期间祭扫总人数的90%以上。预测今年仍会有上升,约在240万人次左右,祭扫高峰在3月27日-4月5日期间。保障平安清明是头等大事。省民政厅对清明安全祭扫工作进行了提前部署。全省各地普遍建立了政府牵头,民政、公安、交通、林业、工商、市容管理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应急处置机制,制定了应急预案,加强对清明节安全祭扫工作的组织领导。各殡仪服务机构采取多种便民措施,为祭扫群众提供更加贴心、温暖、人性化的服务。

殡葬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作。近年来,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围绕乡村振兴,大力推行绿色殡葬。我省采取“树葬”“草坪葬”“海葬”等绿色安葬方式的人数逐年增多。据初步统计,自2015年以来,累计有5000多份的骨灰已经以绿色的安葬方式进行的安葬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全省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新建和改建殡仪服务场所。截至2018年底,全省经营性公墓发展到53个,公益性公墓发展到14处,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发展到60个。自2013年以来,全省累计为7.8万名低保户以及其他特困群众免除6项基本殡葬服务费近7680余万元。